
招标投标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事关一地营商环境优劣,关乎公共安全、民生福祉。日前,广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5个重点方面推出29项改革举措。
此次改革内容可谓“干货满满”!涉及加快推进“评定分离”、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和评标定标机制、强化信用与智能监管等多方面,旨在破解当前招投标工作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切实把质量提上去,把成本降下来,把腐败铲除掉,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抓住“牛鼻子”:推进“评定分离”,使责任立起来
招标人主体责任虚化弱化,是招投标乱象频发的根源。广州此次改革直指要害,抓住“一把手”责任这个“牛鼻子”,明确招标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担任定标委员会组长,并将定标决策纳入“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主打“权责对等”。
相比北京、四川等地,广州“评定分离”的亮点在于创新推出“双存档”机制,即“决策情况抄送纪检监察机构备案”“决策文件、决策依据等关键资料纳入招标投标档案备查”,真正让主体责任落地生根,形成有力约束。
为杜绝定标随意性,《通知》还对定标要素进行客观量化,将报价合理性、安全事故记录、串标行贿负面行为等纳入评判标准,让定标有据可依、有??裳?。此外,广州市正探索将定标数据纳入政务区块链平台,实行全过程可追溯,建立定标规则和过程结果“双公开”制度。下一步,广州将进一步细化“评定分离”制度,从流程规范、责任约束、机制衔接等方面形成具体指引。
守好“生命线”:创新管理模式,把质量提上去
工程项目关系民生安全,质量必须过硬。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数量庞大、类型多样、要素复杂,肩负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等重任,更需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中求突破。
针对招标主体“多散弱”、基层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广州创新推出集中与提级相结合的建设管理模式。“集中模式”强调专业化、集约化,按照领域、行业统一造价标准,将一段时间内多个同类项目集中招标,加强论证审核,防止拆分立项、规避招标。“提级模式”则聚焦基层能力短板,允许将镇街、村社项目视情提级至区一级统一建设管理,帮助基层规范程序、防控风险。
市场公平竞争、要素畅通流动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广州打出了政策“组合拳”: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投标,要求“分包”显性化,将拟派团队、分包计划等纳入评审,确保履约质量;同时又注重“评标”分类化,要求复杂大项目实行技术、经济两阶段评审,对技术通用的小项目推行技术标合格制,以报价为主要定标依据;还明确可通过降低资信门槛、简化评审内容、鼓励分包等方式,切实支持中小企业参与竞争。
筑牢“防火墙”:突出科技赋能,让监管硬起来
实践中,招标投标监管长期存在职责分散问题,“权力黑箱”难以被有效打破。广州本次改革突出科技赋能,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深度嵌入监管过程,驱动治理模式变革。
——引入AI辅助评审。探索由AI自动判别招标文件合规性,对投标人资格、业绩、信用等关键指标进行智能评审与赋分,为定标提供客观中立的决策参考。规模小、技术通用等标准化项目,由AI辅助确定中标人,极大压缩自由裁量空间。
——实施穿透式监管。借助“数字财政”系统和省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穿透式监管系统,对中标人、分包单位、供应商等账户资金流向依法监控,跟踪合同执行与款项支付,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预警,实现从“宏观账本”到“微观交易”的全链条、穿透式监管。
——构建行业监管“一张网”。打通发改、财政、住建、交易中心等部门数据,实现招标投标全流程关键数据实时上传至政务区块链平台“穗智链”,实现招标投标信息全程追溯、不可篡改、“一网通查”,为纪检监察机关、司法部门提供监督通道。广州还引入大模型辅助判别招标投标异常行为,通过智能预警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用好“指挥棒”:深化信用奖惩,让环境优起来
不当履约、转包卖标等行为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影响工程质量。标后履约成为广州本次改革关注的重点,《通知》明确建立内部举报人制度,拓宽反馈渠道,让未中标企业等市场主体能说话、敢说话,一经查实存在违法行为,即认定中标无效,依法追责,加强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
广州健全履约评价机制,把工程质量、安全记录、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全部纳入信用评价,招标人可依法拒绝信用不良的投标人,参考信用记录及评分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实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性循环。项目质量终身责任制也将进一步落实,确保工程建设长效优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改革凸显多部门协同发力。广州市纪委监委深挖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责任虚化、监管缺失和资金流失等问题,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监督推动改革治理。市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致力破除顽瘴痼疾、优化营商环境。
据悉,下一步广州还将建立造价数据库、研究推出诚信交易主体排行榜、加大对挂靠方的责任追究等,进一步细化有关改革举措,持续推动改革落地落实、走向深入,努力营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招投标市场环境,为广州“二次创业”注入强劲动能。
评论
让招标投标营商环境更“通透”
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是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5个重点方面推出29项改革举措,可谓干货多多、诚意满满。无疑,这是广州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回应市场关切的又一手笔,标志着广州在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
招投标市场,何以如此重要?
于营商环境而言,招投标市场是营商环境的“显微镜”,也是“关键棋”。通过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打破招投标市场地方?;び胄幸德⒍系?ldquo;玻璃门”“弹簧门”,让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同台竞技”,助力构建统一开放的大市??;通过“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市场生态建设,倒逼市场主体提升履约能力与合规意识,进而增强市场整体的信用水平与运行效率。双向奔赴、同向发力,才能共同支撑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与经济循环畅通。
于民生福祉而言,招投标市场连接着海量民生项目,其规范健康运行为民生工程高质量落地“保驾护航”,直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与此同时,透明的、规范的招投标流程也能有效防范“寻租”行为发生,避免民生资金“打水漂”。于公共安全而言,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堵住“劣质工程”“带病项目”的后门,从根本上防范工程坍塌、安全事故等风险,为社会公共安全筑牢“制度防线”。
于广州而言,现实意义尤为重大深远。作为超大城市,广州建设工程项目类型多样、要素结构复杂。仅以城中村改造为例,广州今年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共998个,年度计划投资3815亿元。面对巨量建设工程项目,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切实破解当前招投标工作中的痛点问题,切实把质量提上去、成本降下来、腐败铲除掉,是一件功在当下、利在长远的大事。
《通知》通篇透露出对症开方、严管厚爱、求真达善、护航发展的追求。从突出“权责对等”评定分离明确“双存档”机制,到突出“质量优先”的集中和提级结合、大中小企业兼顾模式;从突出“科技赋能”,运用数智技术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到突出“奖惩分明”的信用评价及监管结果应用,四个“突出”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指向性和破解难题的针对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招标人主体责任虚化弱化问题,《通知》抓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从“招标人”责任切入改革,刀刃向内、态度鲜明。
厚植沃土万木荣,换得有凤远方来。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广州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精准发力的智慧,直击营商环境痛点堵点,推出系列硬核改革举措。在“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中,通过做好政府服务“加法”、企业负担“减法”和审批提效“乘法”,推动经营主体活力持续迸发、产业生态愈发繁茂,让广州的营商环境“软实力”愈发彰显。
爱拼才会赢,敢拼才能赢!在下好“关键棋”、全力拼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共治的格局是重要一招。市纪委监委结合专项行动,起底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问题,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各职能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下大力气破除顽瘴痼疾。改革永远在路上,整合力量、扭住关键、狠抓落实,才能持续强信心、优环境,吸引海内外经营主体纷至沓来!